亳州市城市定位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胡厚国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近几年来,亳州市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城市相比,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为加快亳州市的跨跃式发展,文章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对亳州市城市的定位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亳州市;定位发展;对策建议                    
 
1 概 述
    亳州市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3县,市域面积8522.6km2,2005年人口550.13万人,全市生产总值265亿元。亳州市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处在由商丘、淮北、阜阳、周口4个城市组成的四边形的近中心位置。城市建成区面积38km2,人口35万人,生产总值91.73亿元。与周边城市相比,亳州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第二产业总量指标不及商丘,约为淮北的3/5,阜阳的4/5,周口的3/4。可见,在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亳州市已处在不利的地位。因而,正确调整和进一步明确亳州市城市定位,已显得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否则,城市功能模糊,产业雷同,形象不靓,城市发展就可能陷入四面出击、个性淡化、心无定数的被动局面。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亳州市城市在一定的时期内要跳出周边有限的区域,着眼于大区域、大市场,走大开放、大开发之路,加快调整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规模定位、形象定位和结构布局等,努力将亳州市建成安徽乃至全国性的中药产业中心,争取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将城市建成拥有70~80万人口、城市经济规模(GDP)达到500亿元左右的现代化城市。
2 功能定位
    亳州市城市的功能定位,要从过去定位于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转向定位于带动全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力。
    过去,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带动作用。它有两个隐含的要点:其一,城市发展要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服从、服务于周边地区的需要;其二,周边地区指城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地改市”后指“大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受此影响,在诸多中小城市中,除一部分矿产资源型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无一例外地走向“综合型”城市的发展道路。其结果是城市类型相似、功能类似、产业雷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开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专业分工的深入,一部分“综合型”中小城市因经济腹地过于狭小,发展受阻,甚至走下坡路。鉴于此,学术界对传统的城市功能定义进行了修订:其一,不再将城市的经济区域局限于其周边地区,而是鼓励城市之间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二,不再将城市的功能定位于带动周边地区整体的、全面的发展,而是强调将城市的一、两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上述新理论为许多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到亳州市,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将城市的中药业做大做强。首先,城市近郊盛产中药材,有着明显的资源和种植优势。早在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此开辟第一块“药圃”,至明清时,亳州已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现在城市周边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9333hm,占全国的1/10。其次,城市的中药材贸易具有规模大、品种多、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等优势。“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百亿元,上市品种达2600多种,集药材交易、信息发布、质量检测、研发、精深加工、中药文化展示于一体,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最大的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1995年,江泽民欣然为亳州市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更加提高了亳州市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次,亳州市城市的中药材加工业发展势头喜人。目前,中药工业已有近20家生产企业,均实施了GMP改造,发展前景喜人,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亳州市的重要支柱工业。此外,发展中药产业,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入小康后,人民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内中药消费会明显增加,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全世界植物药制剂年销售额虽达到200亿美元以上,但仅是市场容量的一半,国际市场潜力很大。因而,依托中药材的种植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加工、商贸基础,中药材的种植、集散、加工等必能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大产业,能够成为全国中药产业的中心。
3 产业定位
    关于亳州市城市的产业定位,明确将中药业定位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同时,搞好配套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显然,亳州市城市的产业定位要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相统一,也就是说,要把城市的中药业作为主导产业来看待。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加工业、中药(材)贸易等,是一个社会广泛参与的产业群体,产业链条长,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中药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城市中药业发展的思路应该是:突出规范化种植、精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开发,形成中药产业的综合优势。争取到“十一五”末,将中药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并形成以中药材加工业为龙头,以中药(材)贸易业为主体,以中药材种植业为基础,以中药产业现代化为主要手段,把中药产业建成亳州市城市的主导产业,把亳城建成安徽乃至全国的中药产业中心。
    一旦亳州市城市的主导产业确定下来后,就要围绕这一产业大力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以便形成整体效应,增强主导产业的吸引力及集聚力。配套产业之一是中药(材)储运业。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进货、保管、分拣、分类、包装、贴标、配货、配装、运送等。配套产业之二是中药科教业,其规模、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中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配套产业之三是中药旅游业,亳州市旅游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够,对此,要以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为契机,给旅游业注入新的内容、新的主题。如果能够将美不胜收的药园风光展现给游客,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输给游客,将药浴、药膳、药茶、药酒等奉献给游客,并让游客领略民间老中医的精湛技艺、古老秘方的神奇之处和颇具哲理的养生之道,一定能够实现旅游业与中药业的互动发展。
    此外,亳州市城市的一些相关产业也要加快升级步伐。相关产业之一是酿酒工业,重点是调整酿酒工业结构,促进酒、药相互渗透,努力将亳州市建成中国药酒的最大生产基地。相关产业之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即以城市周边的农副产品为依托,突出抓好牛羊、蔬菜、面粉、木材等的深加工,形成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相关产业之三是建筑业以及金融、保险、咨询、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也要注意跟上,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
4 规模定位
    亳州市城市的规模定位,要走大开放、大开发之路,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规模: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加入WTO后区域经济更加开放、城市化步伐加快、东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等有利条件,有可能凭借中药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高潮,带动城市经济走向持续快速的增长轨道。“十五” 期间,亳州市城市保持9%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65亿元,其中城市的经济规模(GDP)达到91.73亿元;二、三产业比,由2000年的40:60调整到2005年的45:55,第二产业比重有所提高。据测算,再经过“十一五”期间五年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达到生产总值500亿元(当年价),其中亳州市城市的经济规模(GDP)将近180亿元,中医药产业地位将提升,城市经济特色将进一步显现。争取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左右(当年价),亳州市城市的经济规模(GDP)达到500亿元左右,中医药产业成为亳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口规模:亳州市城市建成城区人口2005年达到35万人;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可以达到8%左右,根据多种预测方法比较,到2010年达到45~50万人,再经过10年的发展,即到2020年达到70~80万人。
    建成区规模:亳州市城市建成区用地2005年面积达到38km2。按照节约土地、合理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在近期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到2010年,建成区人口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50km2以内。到2020年,建成区人口达到70万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70km2以内。
5 布局定位
    亳州市城市的布局定位,在搞好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产业布局。
    总体功能分区:根据城市现状特征及主要水系和京九铁路纵穿城市的特点,城市发展方向宜沿涡河两翼发展,侧重向南,兼顾向北,适度向东,控制向西发展,形成“一带六区”的城市结构形态,即涡河文化旅游带、涡化区、老城区、中心区、南部居住区、东部开发区、东南科教区。
    重点产业布局:为适应城市新的定位,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给重点产业留出足够的发展用地。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当集中,梯度开发,滚动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五个一”:一是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包括中药材交易中心、中成药交易中心、药酒交易中心、中药(材)储运配送中心、中国(亳州)中药材网上交易中心等;二是现代中药工业园,布置在东部开发区内,并使其成为开发区的主体园区;三是中药名家一条街或华佗街,包括多种专科诊所、综合医院等,可选择在中药材大市场的附近或其它适合的地方建设,为求医者把脉问诊;四是中药科教园,包括华佗中医药学院、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华佗中医药研究所、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GAP种质资源库和GAP、GMP、GSP工程研究中心等,主要布置在东南科教区内;五是中医药旅游带,包括中药材GAP生态种植带、优良种子种苗产业化工程、中药材动植物园和能提供药浴、药膳、药茶、药菜、药酒等项服务的休闲保健疗养中心及各类古文化景点等,主要依托交通主干道,利用中药产业相关设施和城市人文景观等,建成一条集中药材产加销观光、医疗保健观光、人文景点观光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带。
6 形象定位
    亳州市城市的形象定位,要努力打造“中华药都”,将“中华药都”建成城市的第一形象品牌。
    城市形象,犹如城市的品牌,是城市参与区域竞争、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依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各地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形象的塑造,其基础是城市的特色及城市的竞争优势。只有建立在城市特色和城市竞争优势基础之上,才能确保城市的形象定位,其形象才可能靓丽,也才可能引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当前迫切需要从城市的诸多特色中遴选出最显著的特色,重新设计、包装城市,以便能够重塑城市形象,使其鹤立于全国。
    根据城市的情况,可以将“中华药都”作为城市的首选形象和品牌来塑造。打造“中华药都” ,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雄厚的基础条件、品牌的唯一不可替代性。同时,侧重围绕“中华药都”做文章,也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造势,树形象,做到事半功倍。打造“中华药都”还符合时代要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打造“中华药都”形象,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切实做到城市功能、主导产业、结构布局等与城市形象之间的统一。也就是说,不仅城市的主要功能要服从、服务于“中华药都”,城市的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也要服从、服务于“中华药都”,甚至连城市内的每块绿地、每栋建筑物、每条街道及道路、每个景点等都要围绕“中华药都”做文章,搞好设计,烘托出“中华药都”的特色性、规模性、高品位性、生态性等,营造出浓烈的“中华药都”氛围。如,在周边农村,建设好中药材GAP生态种植带,规划好房前屋后、渠边路旁的林带草地,将城市掩隐在绿色之中、鸟语花香、清新空气之中;城区内,多用药草、药花、药树妆扮空地、街道,营造出一幅田园风光式的生态城市景象,提高城市品位。要将每处公益设施、每栋大楼、每片生活小区、每个景点的命名、外观、内外装饰等与“中药”相联系,与“中华药都”相协调,提高城市的观赏性。深挖民间养生之道、长寿秘诀,增建保健、疗养设施,并遍请全国知名中医,或诚邀本地隐居名医坐堂候诊,满足特殊需求,丰富“中华药都”的内涵。积极将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等结合起来,实现观光旅游、保健旅游、医疗旅游、人文旅游等的联动发展,扩大城市知名度,使“中华药都”的形象引领亳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谢文蕙,邓 卫.城市经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毫州市建设委员会.毫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