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的可持续性
——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规划与设计
 
赵冠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00)
 
摘 要:建筑节能是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文章从两大方面详细论述了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和节地措施,以期对全国的住宅建设给予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规划设计
               
0 前 言
    中国被国际誉为住宅王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气候复杂、环境较差。每年要建造的城乡住宅,高达13×108m2~14×108m2,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消耗大量资源,在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又需投入大量能源。因此,住宅建设的节能省地,已成为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人多地少,全国可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13,人均可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保有量也存在着快速缩减的危机。目前仍有不少城镇继续使用实体粘土砖,使节地成为更为重要的问题。
    我国能源存量不足,但消耗高,使用率低,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1/3。而同类气候地区的住宅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现有住宅建筑中的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住宅达到节能标准的还不足20%。
因此,在今后的住宅建设中,节能省地形势严峻!
1 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
1.1  几种关系
1.1.1住宅节能与居住舒适性的关系
    居住舒适性是目标,节能是方法。不能因节能舍弃居住舒适性,舒适性必须与国情相适应,需要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1.1.2住宅节能与科技应用的关系
    住宅节能技术的应用,并非必须依赖高科技。节能应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成本的适用技术。引进的节能技术应尽快国产化与本土化。
1.1.3住宅节能与地域气候差异的关系
    应消除推行节能技术的地域偏见。北方寒冷地区采暖的节能固然重要,南方炎热地区的空调节能也同样重要,冬冷夏热过渡地区的采暖、空调节能更加重要。北方应强调保温,南方须重视遮阳隔热,需视气候差异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
1.1.4住宅节能与整体技术的关系
    要做好保温、隔热、降耗等单项节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但更应重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节能技术。应该将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材料选用、维护保养、日常运营等各阶段、各环节,作系统和整体的综合考虑。
1.2 住区规划的节能措施
1.2.1正确选择朝向
    居住区具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居住条件,她创造了最节能、最舒适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选择正确朝向,一般以正南朝向或南偏东、南偏西较小角度(10o以内)为好。
1.2.2顺应风流环境
    选择夏季主导风向为导风口,使住区内风速流畅,降低气温;冬季应阻挡西北风的侵袭,使住区气温温和,避免寒风刺骨。
1.2.3适度的绿化和水面
    绿化和水面能改善住区微气候,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遮阳庇荫和美化环境的作用。需要合理选择树种,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合理搭配树种,常年有绿树相伴。切忌种植大片观赏花卉和草坪,不要盲目地移植名贵树种和古老大树,以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水面应从地域水资源条件考虑,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减少活动场地。严禁使用城市供水作为景观水源,应积极采用中水和雨水,保证水质水量,控制维护经费。
1.2.4控制住宅组合的长度
    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用地,减少建筑物外围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而少单元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畅通。应视不同地域而采取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
1.3 住宅单体设计的节能措施
1.3.1适度的面积标准
    每户面积标准的提高,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基础条件相适应。超越当前现实,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购房热刺激下的互相攀比,均不应提倡。应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的使用面积,是当前最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节约建材、节约劳动力和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源。
1.3.2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住宅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的合理尺度、面积、开间和进深,当前有盲目扩大起居室面积,每套住宅设大小几个卫生间,进户过厅和景观平台等的奢华倾向。要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面积等。应尽可能多地布置主要居住空间于南向,并做好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
1.3.3适当的住宅层高
    要正确对待住宅层高的概念: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阻挡了室内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混浊和空间的压抑感;层高过高,必将浪费建造成本,浪费日常使用的能源;一般以2.8m为宜,不宜超过3m。
1.3.4合理的体形系数
    规范规定了不同气候地区的体形系数标准值,以控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为调节体形系数的超限,允许以加强外围护的保温隔热措施来弥补。夏热冬暖地区为增加自然通风流量适当多些凹口可以理解,但应避免因追求建筑阴影或立面凹凸变化,所造成的过大的体形系数。
1.3.5合理的窗墙面积比
    应从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选择窗面积的大小。窗面积过大,并不反映建筑现代化。应强调不同朝向、不同功能房间、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开窗有别,不能随意开设落地窗、飘窗、多角窗、低窗台等。
1.3.6科学的建筑构造
    围护结构是住宅节能的关键部位。住宅的墙体、屋面、地面、外门窗都直接暴露在室外,应重视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设计。还要充分注意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节点构造,如外门窗与墙体、阳台与房间、女儿墙或挑檐与屋面等处连接部位的构造,避免出现“冷桥”和“热桥”。南方隔热还须重视遮阳,不同朝向应有不同的遮阳构造。遮阳百叶或遮阳窗帘应设在外部。
2 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地措施
2.1 技术政策导向
2.1.1控制住宅面积标准
    资料表明,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为100m2左右,其中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为17m2-26m2,居住区占建设总用地的25%。如果保持目前的比例,在一定的容积率条件下,每套住宅的面积扩大,势必增加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这就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国策相违背。因此,适度控制每套住宅的面积标准,抑制过度消费,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1.2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在居住区和住宅单体的设计中,积极开发中心绿地、宅间空地或住宅单体的地下,布置车库、辅助用房等,是提高土地使用率的有效办法。被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可以不计入总容积率,鼓励提高开发地下空间的积极性。当然,也要做好规划,处理好工程技术问题。
2.1.3合理开发利用山坡地和废弃用地
    随着住宅建设不断迅速发展,可用的完整、平坦的建设用地愈来愈少,需要对山坡地或废弃土地等,进行改良后使用。如:山区、丘陵地带的荒坡,湖边的墁滩地,沿海城市还可有计划地采用填海增地的办法。
2.1.4禁止使用粘土砖
    我国的土地资源非常贫乏,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0.08hm,为世界平均值的1/3,已接近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可耕地0.053hm的最低界限。国家建设部已三令五申,必须严格禁止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需要积极研制混凝土空心砌体、粘土空心砖、工业废料砌体等产品,尽快替代传统实心粘土砖。还要大力推广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型,并切实解决好设计、构造、施工等有关技术问题。
2.2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节地措施
2.2.1围合的居住空间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地将行列式的布局改进为院落式围合,使住宅的外部环境成为院落内居民的共享空间。行列布置的东西缺口的适当围合,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可以密切邻里交往,增强居住安全。围合程度应视地区气候而定,围合单元应作特殊设计。
2.2.2集中布置配套公建
    集中布置可方便管理和使用,又节约用地。
    ①分散、沿街的商业设施,集中布置成独立的商场建筑;
    ②机动车库与自行车库,集中设于半地下室或架空层;必需的地面停车场,推广植草砖铺砌地面,增加绿化面积;
    ③燃气调压站、水泵房、变电室等公用设施,在负荷距离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集中设置;
    ④集中设置居住区垃圾中转站;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卫生间,附设于会所或商场内等措施。
2.2.3综合使用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城市中心地段的居住区,集多种使用功能于一体,建造综合楼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好办法。
    ①集住宅、商场于一楼;
    ②集住宅、商场、办公于一楼;
    ③集住宅、商场、办公、文娱活动、车库于一楼等。
综合楼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但是,设计难度大,结构和设备管道系统复杂。
2.2.4合理利用各种基地地形
    在北高南低的向阳坡地形上,应顺着坡向平行布置住宅,既能获得充分日照和良好的通风,且正面视野宽广,可减少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
在南高北低的坡地上,要调整前后排住宅的层数,避免过多拉大日照间距。还要尽量利用高差所形成的、住宅底部的半封闭空间,作为停车、储藏等辅助空间。
    在东、西向的坡地上,应垂直坡地的方向布置住宅,并跟随坡地的高差改变住宅层数和高度,可以做南向退台的跃层住宅。保持合理的日照间距,节省用地。
    在平坦的地形上,应布置成正南、北向(可适当偏角),既能顺应风向,又可获得较好日照,是减少间距、节约用地的最好办法。在边角地区,根据基地形状,布置塔式、单元式高层住宅;在基地的北侧,布置高层住宅,也是节地的好措施。
2.3 住宅单体设计的节地措施
2.3.1适当缩小面宽加大进深
    单体住宅的建设用地面积=(住宅进深+日照间距)×住宅面宽。因此,住宅面宽对土地用量的增大或缩小非常敏感。通常采用加大进深、缩小面宽,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
    加大住宅的进深,必须有效地减小面宽,否则,反而会更增加用地。加大住宅进深,还会明显地提高住宅室内的热惰性,有利于节约能源。但是,应解决好对中间部位功能空间的采光与通风。
2.3.2适当降低住宅层高
    《住宅规范》规定的室内净高:居室不低于2.4m,厨卫不低于2.2m。只要确保《住宅规范》规定的净高,适当降低每层的层高和住宅单体的总高度,就可以直接缩小日照间距。降低住宅总高的节地效果,在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
住宅层高的确定,当然还应综合考虑室内空间效果、居住习惯、日照和通风质量、心理感受等条件。降低层高后的室内净空,也要由室内装修、结构厚度、通风方式等技术措施的协调配合。
2.3.3处理好屋顶空间
    屋顶是住宅第五立面,对建筑造型起着重要作用。住宅做斜坡顶屋面,可借助屋面坡度与日照斜率相接近的特点,可再降低住宅顶层的层高。在维持平屋面住宅日照间距的条件下,既取得了改变建筑轮廓、有效地解决了屋面防水和扩大屋顶部位使用空间的效果;也减少了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节约了建设用地。
    平屋顶可采用北向的退台,既获得露天活动空间,也可缩小日照间距。
2.3.4适当提高住宅的层数
    提高住宅层数与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成正比关系。但是,节地的曲线,并非始终呈直线上升。当住宅达到一定数量的层数,容积率增加就显得缓慢,因为住宅用地由住宅基底用地和住宅日照间距用地两部分组成,住宅层数增加只能重复利用住宅基底用地,随着层数的增加,日照间距仍要扩大。所以,一般由低层升至多层,节地效果最为明显,至中高层,效果尚可,至高层,节地效果并不明显,节地曲线呈平缓状。
不同层数住宅,优缺点的比较。
    ①低层:居住环境较好,建设用地耗量大。
    ②多层:节地效果较好,能营造较好的居住环境。
    ③中高层:节地效果最明显,当18层以下布置一个安全出口、使用一部电梯时,影响造价较小,登高远眺、视线扩大。
    ④高层:能节省建设用地,做好居住区的环境,外部空间通透,视野开阔。但是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日常维护费用大。高层住宅中的居民,有远离地面、束之高阁的心里感受。
    因此,在城市边缘地段、山坡地、风景区宜建低层住宅;中小城市宜建多层住宅,少量中高层住宅;中大城市宜建中高层住宅,少量多层住宅;特大城市宜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
2.3.5多户单元的组合
    多户单元的组合,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塔式高层住宅,过去做到一个标准层布置8户-10户,显然使每户功能质量下降;当布置6户,既能达到多户单元组合的目的,又有较好的光照和通风,户内组织合理,不会出现死角和暗房,节地率较高;当布置3户-4户,功能改善,但节地效果明显下降。
    板楼高层住宅,常规布置成2户,布置3户-4户时,可明显节地,但中间户通风较差。
2.3.6做好东西朝向和尽端户型住宅单元的设计
    东西向住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提高用地效率,但必须解决好东西朝向房间的日晒与通风问题。
    住宅单元的尽端户,由于三面无遮挡,可较自由布置并加大住宅进深,不影响前后楼的日照间距,有效达到节地的效果。
3 结 语
    住宅的可持续性,不仅是节能省地,还应包括四节一环保,应是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轻环境污染、长生命周期和多回收利用,做到人、住宅、自然的和谐友好共生。